2024-06-29 05:53:00 | 二手车
现在提起智能电动汽车,人们一般第一时间会想到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新兴品牌,但这并不意味传统车企就在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中上掉队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大众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上就有比较清晰且庞大的规划。
据EV世纪从大众官方了解到,到2025年,大众集团将在全球推出80款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占比达到20%-25%。未来10年,大众的新能源产品将扩展到135款,累计销量目标2600万辆。这其中,全新MEB平台将在未来10年内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并在全球建设8座MEB工厂。
与目前大家熟知的MQB平台不同,MEB平台是大众集团斥巨资研发的专门打造纯电动车的模块化平台,因此由MEB平台生产的电动汽车产品更具有纯电动车的优势。
MEB平台以电池为核心进行开发,位于车辆底部中心位置的电池包在节省车内空间同时能够显著降低车辆重心,并实现接近50:50的最佳前后配重,从而提升车辆的动态表现和操控性能。
同时,MEB平台拥有高度灵活的架构,支持从小型、紧凑型到中大型不同级别车身开发,覆盖从轿车、SUV到MPV等多种车型。由于取消了内燃机,前后车轴可大幅向远端移动,从而实现更长的轴距和更短的前后悬,不仅方便设计师设计更具动感的车身比例,同时让车内空间更宽敞、更具多样性。
另外,MEB平台车型具有更大的轴距、更短的前后悬、无中央通道,前排区域增加140mm、更大的后排空间、更高的座椅位置、不同的车身形式、具备A+级车的外型,B级车的空间等特点,带给消费者更大的空间享受。
灵活的电池包布置让MEB平台可进行7-12个模组的不同需求分配,从而为车辆带来不同的续航里程,可实现WLTP工况下最高550公里以上的续航表现。
除了在电动化上的全新设计外,大众在智能化方面也有新的动作。
大众MEB搭载的E3电子电器架构,与特斯拉同级,是一个全新的、可升级性、可扩展、可复用以及可移植的汽车电气架构。
E3架构包含3个智能域控制器,分别为ICAS1舒适行驶控制器、ICAS2智能行驶控制器(目前处于开发阶段)和 ICAS3信息娱乐控制器,未来还可实现FOTA升级。
在数据传输方面,得益于车载以太网技术的加入,E3架构可达到最快1GB/s的数据传输速度,增加通讯速率,全面满足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ADAS系统需求,更加直观的界限效果。
通过创新技术驱动,E3架构还可提供智能化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包含所有与驾驶、泊车及改善整车安全性相关的驾驶辅助服务技术,将相互独立的驾驶辅助功能进行整合,可实现0-160km/h范围内的全速域、全旅程覆盖,配合Pre-crash、Side Assist、360°鸟瞰式全景可视泊车等辅助系统。
为了实现10年内推出20款MEB平台车型的目标,大众将在全球建设8座MEB工厂,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便是其中之一。
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是涵盖四大工艺和尖端MEB电池车间,具有高自动化率和先进工艺水准的智能化工厂。
工厂四大工艺呈U字形的布局,工艺链顺畅完整。其中总装车间生产线呈现出小写的h型布局,这是德国大众经过100年的生产实践得出来的最合理的生产布局,合理的生产布局,保障工艺的顺畅、高效。
冲压车间由一条800吨的开卷落料线、三台2100吨的调试压机和三条压机生产线组成,整线具备钢铝混合生产能力。采用6道工序(拉延、落料、冲孔、弯曲、翻边、修正)冲压工艺,型面变化的高品质车身正是这一生产线下的杰作。
智慧工厂在车身上大规模采用激光焊工艺,焊接速度快、焊接变形小,焊接强度比普通点焊强度大大提升,车辆受到碰撞后,钢板不会被撕裂。焊装过程中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可根据不同的预定轨迹对不同车型的白车身骨架关键点和重要功能尺寸进行测量,做到每一辆车的白车身骨架尺寸和精度都有记录,保证了制造过程中车身尺寸的稳定性。
涂装采用全球领先的新烘干分布、新灌蜡工艺的改造、创新,极大地提升了车身的防腐性能。
在最为关键的动力电池方面,佛山MEB电池车间在整个MEB焊装线中大量采用行业中高精尖的新技术,对电池壳体密封性进行100%检测。MEB装配生产线模拟正常环境,对电池包进行基础设置和功能检测;采用德国佛罗里西气密测试系统,对电池包密封性进行100%检测。
安全性方面,通过对MEB电池的强度、电器性能、气密性、充放电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性能进行检测,以及整车5000个焊点、稳定车身结构进行强度监控,确保MEB产品的被动安全稳定可靠;通过对100%电池包下线检测,包括零件质量/过程质量/整包质量进行认可与监控,保证MEB电池高可靠性。
在具备完善且先进的工艺的同时,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还拥有极高的自动化率。焊装车间新技术应用面最广,工时最低,超过1269台库卡机器人,自动化率达到了90%,其中主焊部分的自动化率高达100%。
MEB车间焊装线基于VASS6最新标准设计的高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整线自动化率达到85%;装配整线自动化率达到80%,远高于同类装配线。
秉承智能+自动制造的规划理念, 佛山MEB智慧工厂的总装车间首次采用全自动打号设备、自动PGD设备、自动车门密封条、自动高压电池 抓手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率21%,成为一汽-大众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总装车间。
同时,佛山MEB智慧工厂是一汽-大众所有工厂基地中用水最少的工厂,造1台车仅消耗1立方米的水;涂装车间自动化率接近100%,是国内使用机器人数最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面漆100%全自动喷涂。
目前,佛山MEB智慧工厂的年总产能超过60万辆,到2024年,佛山MEB智慧工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77万辆。
而一汽-大众ID.4 CROZZ是由佛山MEB工厂打造,将最早与消费者见面的大众ID系列车型。
一汽-大众ID.4 CROZZ作为MEB专属纯电动平台打造的首款纯正德系人性智能座舱,不仅拥有原汁原味德系血统,同时基于MEB平台及全新E3电气架构实现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未来科技及人性化直观的交互体验。
智能驾驶方面,ID.4 CROZZ搭载IQ. Drive 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0-160km/h车速时,系统自动调节车速、车距和方向盘。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10余款车型,经过百万用户验证,为用户减轻驾驶负担,增加驾驶安全。
智能交互方面,ID.4 CROZZ的智能交互不仅可以视听交互,还能实现触感交互。其拥有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除了可以显示车辆信息外,能直观地将驾驶辅助及导航指引信息显示在现实路面上,将驾驶员和车辆之间的互动提升到新的高度,用户无需低头就能查看汽车相关信息,大幅提升科技感和安全性。
三屏一带互动,通过E3架构,实现5.3 英寸数字仪表、10英寸中控屏、AR-HUD、ID.Light互动灯带的整体互动,带给用户更多的科技感和互动感。智能语音交互通过“你好,大众”激活语音控制,能够识别自然语言,自动分析语义,并执行指令;在线、离线均可用,在线可通过云端服务器识别更丰富的语义,执行智能化指令。
整车安全方面,ID.4 CROZZ严格按照最新2021 C-NCAP五星标准设计研发。结合中国法规、C-NCAP及大众内部的安全标准进行了多次整车碰撞试验及气囊参数开发试验,确保整车完全符合最新更加严苛的五星碰撞标准要求。
三电系统安全方面,ID.4 CROZZ的试验多于国标超 60+项,电池及高压系统满足大众内部L4级电安全要求,防水等级IPX7 & IPX9K。
电池方面,ID.4 CROZZ采用宁德时代811电芯,电池容量达84.8kWh,系统能量密度达175Wh/kg,可为用户提供超过550km的综合工况续航。电池参考德国大众高等级安全标准经过了197项标准测试,比国标要求的18项多出了179项。同时还接受了e-MAST振动、带温度冲击的浸水、热扩散、外部火烧、低温短路、长序列试验等极限环境测试。
根据规划,一汽-大众未来3年将推出4款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型,在ID.4 CROZZ之后,ID.6将于2021年下半年亮相,而ID.3则有望在ID.6之后推向中国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
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吗?
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还不足40%,如果算上存量的话,那么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新能源汽车
厂商
还要继续努力。
那么2024年的汽车行业会怎样?如下是我们的10个预测。
1、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市场份额提升阻力不小
要了解
比亚迪
的强势,只需要记住2组数据。
第一,它2023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3%。
第二,它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的份额突破了3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超级混动DM-iDM-p、易四方平台、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装备,以及王朝、海洋两大系列车型,同时还有
腾势
、
方程豹
、
仰望
等子品牌,除非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故,否则2024年继续坐稳全球第一当无疑问。
更何况,比亚迪目前在售车型中,部分车型和平台已经老化,2024年很有可能进行更新换代,让销量再上一层楼。
但需要注意的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甚至在部分技术体验上有赶超之势,它们有能力阻止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概率会突破1000万辆,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被压制在40%以下。
2、特斯拉低端车型和4680电池或将上车二手车
根据统计,
特斯拉
2023年国内销量约181万辆,刚好完成180万辆的销售目标,全球范围内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销量差距在100万辆以上。
要想快速提振销量,特斯拉现在有3件可以做的事情:推出低端车型、4680电池大规模上车、FSD系统快速落地。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FSD系统带来的冲击,可能没有另外两件事情大。
首先,FSD系统没有明确的入华时间表,而且它在美国也存在一定的质疑;其次,FSD系统即便入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大规模普及;第三,国内智能驾驶水平并不低,主流
厂商
疯狂内卷,3年前FSD入华,与现在入华,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低端车型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用户群体,积攒人气,提升关注度,进而获取销量。
而4680电池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让特斯拉在产品开发、定价时更加从容。
但特斯拉要进行这两个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特斯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高端形象,推出低端走量车型,会不会影响特斯拉的品牌形象,这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其次,4680电池进度不及预期,主要是受制于松下,那么2024年松下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
3、合资厂商继续“压力山大”
中国的进口车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国内市场主要是自主与合资
厂商
对决。
2023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此消彼长,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下滑。
合资
厂商
现在的困境,是两方面的。
在燃油车领域,它们的很多市场被吉利、
长安
、
长城
等中国品牌夺走。
在新能源领域,它们现在几乎没有发言权。除了
大众
汽车之外,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能成功打进主流新能源市场。
如果仅仅是输在销量上,合资
厂商
或许没那么慌,但现在是行业变革期,新能源
厂商
不断蚕食燃油车的地盘,而合资
厂商
暂时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2023年12月份,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4%,正处于“燃油车份额被偷袭,新能源份额又抓不住”的境地。
2024年上半年,
丰田
、
本田
等
厂商
如果还是不能在新能源市场有所改变,那么下半年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加速萎缩。
4、价格战仍将延续
从客观角度来说,将汽车行业内的降价简单地称为“价格战”是不太合适的。
燃油车逐渐被淘汰,传统汽车
厂商
被迫以价换量清库存,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前期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定价也比较高。但在销量规模扩大、供应链快速完善、技术研发进入收获期之后,成本被快速压缩,终端零售价下降,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这些情况还会延续下去。
燃油车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降价求生存将会成为常态,不过今年很多降价的车型都是卖不动的,明年人们熟悉的很多经典燃油车,价格体系也有可能崩盘。
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好,成本会进一步下滑,不少车型在上市后就会给出比较亲民的价格。行业变革期,汽车价格难免会受到影响。
5、新势力展开新一轮淘汰赛
过去几年时间里,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新能源市场上的一支强大力量,它们促进了国内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了行业的流行趋势。
但现在的市场形势与几年前不同,除了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巨头之外,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后来居上,转型渐入佳境;来自国家队的岚图、智己等逐渐找到感觉,华为又带来了一大堆装备精良的华为系车型,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
而主流造车新势力中,只有
理想汽车
月销量稳定在4万辆以上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它新势力月销量多在2万辆以下徘徊,且常年巨额亏损。
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一直延续,2024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有那么几家销量萎靡不振的新势力可能会被淘汰。
6、中国品牌内部格局将生变
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不断提升,看上去势头很猛,但并非所有的中国品牌都是春风得意。
譬如前几年人们很熟悉的中国品牌,例如
荣威
、传祺、
名爵
等等,销量其实也在下滑。
行业变革期,受伤的并非只有合资品牌,还有规模较小而且没有搭上新能源快车的中国品牌。
其实就算是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自不必说,吉利冲入6万辆俱乐部,
埃安
、长安稳定在月销4万的水平上,长城新能源月销量不足3万,而且缺乏长安深蓝、
吉利银河
、
极氪
、
领克
这种能打的新能源子品牌,此外
奇瑞
的新能源销量也始终在3万辆以下徘徊。
2024年,中国品牌也会开始淘汰赛。但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它们大多数都能拿出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这比手足无措的传统合资品牌要强不少。
7、华为系或将持续壮大
2023年下半年以来,带给其它新能源品牌“小小震撼”的,不是特斯拉,而是不造车的华为。
华为的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以手中掌握的鸿蒙智能座舱、DriveONE动力平台、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装备为基础,筑巢引凤,不断招揽各路合作伙伴。
打,技术上暂时打不过;加入,又不舍得自己的东西,这是很多新能源
厂商
面对华为时的纠结心理。2024年,华为系车型将进一步扩军,这种纠结还会延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这对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为宣称不造车已经大半年了,与之达成深度合作的有北汽、奇瑞、
瑞风
、赛力斯、长安等,但赛力斯属于“躺平”,北汽、奇瑞自己新能源表现不佳,因此拿一部分车型出来合作,瑞风则属于“打野”型的,与华为合作的是中大型
MPV
这种小众车型,只有长安达到了华为想要的那种合作。
剩下的吉利、上汽、
一汽
、广汽、
东风
、长城、比亚迪还处在观望中。这其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国产主流
厂商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确比较强,各家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而且都砸下了巨额资金,很难舍掉自己原来的东西去跟华为合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手车(https://www.2che168.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十问大众中国的相关内容。
1月25日,
大众
汽车集团(中国)(简称“大众中国”)对外发布2023年集团业绩以及未来发展规划。2023年,中国汽车首破3000万辆,其中大众中国交付323.6万辆,同比增长1.6%,占中国车市11%。中国每卖出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大众汽车。
在车市突破3000万辆成绩背后,是2023年中国车市竞争激烈程度空前,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汽车价格战贯穿始终,甚至个别车企倒在交付前夜。大众汽车集团凭借强大体系力和油电共进战略,不仅实现总规模增长,产品结构也呈现优化,高端化、新能源保持增长,与中国本土化进一步结合。
在沟通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对大众中国在华发展业绩以及2024年和2030年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汽车十三行以“十问”形式对其进行概括总结,试图探索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发展的清晰脉络。
大众2023年盈利吗?
2023年,大众中国各品牌在华累计交付323.6万辆,同比增长1.6%,成为销量最大的跨国车企集团。
销量增长的同时,大众中国销量结构也在同步优化。在高端市场,
奥迪
品牌销量强劲增长,共交付72.9万辆汽车,同比上升13.5%,是BBA豪华品牌中增速最高者,其中高端车型
奥迪A6L
交付量达到18.3万台,是奥迪销量最高、涨幅最高的车型,
奥迪Q5
和A4车型表现也非常抢眼。
在内卷加剧的2023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已经突破30%,2023年仅自主品牌就推出94款新能源汽车。在价格方面,中国纯电车交易平均价格从2022年12月的20.4万元,已经降至2023年12月的18.3万元,降幅接近11%。可以说,2023年全年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凤毛麟角。
大众中国全年坚持油电共进发展战略,2023年大众中国燃油车市场份额达到21%,同比增长约1.3个百分点。销量排名前五的车型包括
朗逸
、
速腾
、
帕萨特
、
迈腾
和奥迪A6L。作为“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大众汽车集团凭借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在燃油汽车市场取得盈利,也为其大规模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大众中国的销量中,
纯电动
汽车销量再创新高,2023年共交付约191800台,增长23.2%,其中,大众汽车品牌ID.3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电动车型之一,交付超7.57万辆;ID.4车型交付超6.17万辆,位列紧凑级
SUV
畅销榜前五。
根据2023年三季度报显示,大众汽车第三季度营收788亿欧元,同比增长12%,高于市场预期的761亿欧元;营业利润为49亿欧元,同比增长约14%。大众汽车称,预计2023年的营业利润将与去年225亿欧元的水平相当。
贝瑞德在接受采访时称,当前有一些
纯电动
汽车制造商抱有“销量重于利润”的理念,但对于大众中国来说,健康的盈利比市场份额更重要,只有通过盈利才能不断为未来做出投资,大众中国不会不计成本争夺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大众也会对整个燃油车型产品矩阵进行大幅度升级和优化,凭借新的混动技术加持,即便纯电车型增速进一步放慢,也会有插电混动车型做补充,可以实现很好的盈利。
中国纯电动增速不及插电混动,大众电动化战略是否冒进?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占率达到31.6%,其中
纯电动
销量同比增速为24.6%,低于插电混动车型60.1个百分点。
和发展势头下降的纯电其实相比,大众中国2023年新能源车型主要依靠
纯电动
支撑,全年交付19.18万辆,同比增长23.2%。事实上,新能源市场中,纯电车型依然占据绝对比重,2023年
纯电动
车型销量为668.5万辆,是插电混动车型的2.4倍。在去年一年中,新推出的纯电车型达到53款,比插电混动车型多出22款。
对于有些车企选择更为激进的措施,如停产燃油车,或推出明确停产燃油车时间表,贝瑞德表示,大众将继续巩固油车市场地位,以此为大众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当前车企没有燃油车是赔钱的,没有新能源车是赚钱的。面对未来,贝瑞德强调,至2030年,大众集团基于MEB/MEB+平台、PPE平台、CMP平台、SSP平台,将为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
纯电动
车型,覆盖所有细分市场。
其中,CMP平台是大众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电动汽车平台,从2026年开始,大众将基于该平台开发更多
纯电动
车型;大众汽车品牌与
小鹏
汽车共同开发的专属中国市场的中型车将于2026年亮相。
除
纯电动
车型外,大众新能源战略中插电混动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大众MQB Evo和MLB Evo平台就是其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平台支撑。至2027年,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不久前,大众官方发布一组新款
高尔夫
的官图,也就是中期改款高尔夫(8.5代)车型,包含了普通版、插电混动版GTE、旅行版Variant和高性能燃油版GT,其中插电混动版高尔夫GTE,25分钟可充电10%-80%,纯电续航100km,综合续航1000km。这也是贝瑞德对外界透露大众混动车型将提供1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里程的体现。
在华成立大众科技能“救”大众中国吗?
今年1月,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V)正式投入运营,大众将燃油车时代中国产品对接工作东移9000公里。作为集团“在中国,为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VCTV使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周期缩短30%。
回顾VCTV发展,2023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华成立新公司,整合中国研发体系。2023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与合肥签署谅解备忘录。2023年6月,大众中国宣布大众科技正式成立。今年1月宣布投入运营,前后不到一年时间,大众向外界展示了何为高效速率。
面对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加剧,大众尽管在规模上、高端品牌销量上占据行业前列,但中国创新、消费需求更迭速度更是领先全球。贝瑞德明白,集团要想继续保持国际车企中在华第一的地位,并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扮演领军角色,则必须在对应的领域加快研发布局。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柱,VCTC将新品开发周期缩短30%,并强化客户聚焦。目前,VCTC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是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VCTC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研发及采购职能,是集团对接合资公司需求和合作伙伴的中心接口。集团能够直接在中国做出所有产品相关决策,并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这大大减少了中国业务与德国总部的沟通成本。
除了研发速度,在成本效益与研发自主权方面,VCTC也有很高的自由度,VCTC将链接本地供应商生态系统,让供应商参与早期阶段的开发,以优化供应链;VCTC将被赋予更高的研发自主权,使集团能够利用本土创新和市场洞察,更快速地为中国客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具体到开发规划上,VCTC将围绕整车开发、车辆集成和平台开发三部分工作展开,其中就整车开发,VCTC计划在2024年推出首款产品
Tavascan
,并且推出大众品牌A级车型。到2025年后,大众科技计划推出Addtional models及其他车型。2026年之后,大众品牌将推出与小鹏汽车合作的B级车型;针对车辆集成,去年11月,大众(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首套高压电池系统,初始年产能15-18万组高压电池系统,供应大众安徽生产的MEB平台电动产品。随着2024年开始供应方形标准电池,贝瑞德透露,未来大众全新电芯成本相较MEB平台电池降低约50%。到2030年,大众全球80%
纯电动
汽车将使用标准电芯。
大众科技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合作伙伴关系如何协调?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有
一汽
-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等主要合作伙伴,在大众科技(VCTC)正式运营之前,大众汽车集团在欧洲为中国市场开发解决方案,并通过合资企业将其推向市场。随着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紧密,VCTC应运而生并启动运营,和过去的大众安徽区域生产功能相比,VCTC将作为大众在华技术研发全价值链中心,并以本土化落实全面向中国市场的研发工作。
作为大众全球首个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中心,VCTC将重点解决单纯硬件定制化落后模式,快速融入中国本土化生态系统。围绕数字化制造,大众科技将利用自身造车经验和中国效率,实现车辆数字化与客户直接关联,理解中国消费者生活与出行需求,做到在华产品迭代快速反应。在这些基础上,大众科技将与中国创新速度接轨,实现快速的业务流程。
在具体业务方面,VCTC重点在中国形成服务合资企业的技术集群,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和奥迪一汽新能源提供未来产品早期概念/架构开发与设计,对车身、模块和平台进行开发,并且负责在华所有产品的本土认可验证管理工作,缩短整个开发周期。基于以上职能,VCTC将实现“吸收整合”与“对外输出”两个具体业务模块。在吸收整合方面,大众科技将与国轩高科、CARIAD合肥、大众(安徽)零部件等大众战略投资或内部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与地平线、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年自主车企销量目标盘点:有务实派也有激进派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奇瑞、长城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长安这样的相对“保守派”。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
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易车讯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
理想汽车下调2024年一季度销量预期预计交付量76000-78000辆易车讯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
问界汽车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了底子还是灵魂?在去年9月中旬上市即“遥遥领先”的问界新M7,在今年3月单月交付达24,598辆,问界品牌全系单月交付更是达到31,727辆。但即便是如此成绩的问界,在愈发“刺刀见红”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当我们把问界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和后续新增版本车型以及所谓的“购车权益”对齐来看,或许足以体现其强大的体系力、技术力,以及执行力。4月1
洗牌愈发加速,价格战将继续,2024年中国车市10个预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突破3000万辆,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比去年增长了5.9%。两年前,你能想到这样的结果
全国最热销的车前十名根据车主指南发布的信息可知,截至2024年2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排名是:1、第1名:特斯拉ModelY,官方指导价26.39万到34.99万,月销量60055,年累计456394。2、第2名:日产轩逸,指导价9.98万到17.49万,月销量48385,年累计375794。3、第3名: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指导价15.38万到21.98万,月销量44370,年累
2024年自主车企销量目标盘点:有务实派也有激进派近来,各大车企都相继公布了2024年的销量目标。从各车企立下的目标来看,既有奇瑞、长城这样的“激进派”,又有吉利和长安这样的相对“保守派”。接下来,汽车门网将对其公布的销量目标进行盘点和分析,一探究竟。比亚迪 2024年销量目标:450万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2024-06-23 09:34:44
2024-06-22 21:50:33
2024-06-24 20:13:24
2024-06-24 13:59:47
2024-06-15 23:22:15
2024-06-22 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