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21:57:11 | 二手车
易车讯
3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由于销售订单不及预期,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的车辆交付量为7.6万至7.8万辆,该展望更新了此前发布的10万至10.3万辆的交付量预期。可以看出,新交付量预期相比此前减少了2.2万辆至2.7万辆。
根据
理想汽车
公布的今年销量数据显示,1月共计交付新车31165辆,2月共计交付新车20251辆,3月销量截至3月17日为1.82万辆。也就是说,截至3月17日,理想汽车2024年一季度已经交付新车69616辆,结合7.6万至7.8万辆的最新交付目标,理想汽车3月交付量预计在24584辆至26584辆。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易车讯
近日,东风汽车集团公布2024年1月销量成绩。据数据显示,东风汽车1月整体销量为27.4万辆,同比增长120%;其中乘用车领域1月销售22.6万辆,同比增长121.7%;商用车领域1月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113.1%。
具体来看,乘用车领域中,自主乘用车销售8.4万辆,同比增长134.1%;合资乘用车销售14.3万辆,同比增长115.1%。
东风二手车
乘用车1月销量2.3万辆,同比增长58.5%。其中,
东风风神
1月销量17020台,同比增长128.6%。东风风神将在两年内完成5款新能源产品投放,其中包含已经完成申报的东风风神
皓瀚PHEV
,新车将在一季度上市。
东风
纳米01
首月销量为5007台;东风岚图1月销量7041台,同比增长354.8%,与去年11月销量基本持平,2023年下半年,岚图销量持续看涨,6月销量还仅3007台,到12月销量已增长至10017台。
此外,
东风风行
1月销量为0.85万辆,同比增长51.8%。
启辰
1月销量0.4万辆。
合资乘用车方面,东风日产1月份销量达到7.6万辆,包含日产、英菲尼迪、启辰三大品牌。此前,日产探陆开启预售,订单已经突破3000辆。
东风本田1月销量6.5万辆,同比增长113.3%。神龙汽车1月销量0.6万辆,同比增长21.8%。
商用车领域,东风公司1月共销售4.8万辆,同比增长113.1%。其中东风商用车1月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216.9%。东风轻型车1月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175.7万辆。乘龙汽车1月销量0.4万辆,同比增长104.3%。郑州日产1月销量0.3万辆,同比增长69.0%。东风特商1月销量0.2万辆,同比增长129.9%。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终于出炉——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增长点,对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能源方面,2023年国内车企销量明显出现两极分化,比如,领头羊
比亚迪
无论是在全年还是刚刚过去的12月,销量都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而另一边的哪吒,12月却仅销售了5000多辆,全年销量也只有约13万辆,连比亚迪12月单月销量一半都不及。如今,新能源车企如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比亚迪,一枝独秀;第二梯队为广汽
埃安
、理想,年销量在40~50万,但与比亚迪依旧有着巨大的差距;第三梯队则是其他新能源车企,年销量在10~20万左右,基本处于存亡的边缘。而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的优胜劣汰则更明显。从去年3月份合资品牌打响“降价战”开始,全年各个细分市场的汽车价格都在“你追我赶”,这一现象甚至还进一步波及到了上市新车的价格。这完全把往年的“五月黄金购车期”、“金九银十”、年底促销等行业节奏打乱,形成了“全面混战”。
3000万辆的成绩得来不易,是很多车企无奈被卷入漩涡、牺牲利润后,被迫加入竞赛取得的。但如果不卷,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是摆在现实的问题。虽然新的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要取得更辉煌成绩,肯定还要“继续卷”。但庆幸的是,从去年底、今年初很多车企发布的战略规划来看,这种“卷”已经不只是在价格上了,而是在更注重安全性、更加强产品力,尤其是提升汽车智能化上发力。毫无疑问,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通道上,更多没有竞争力的车企会相继倒下,这也是我国市场化调控所期望的。所以3000万销量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让市场回归市场,让这个产业将来能更正循环的发展。
集合全力创造的3000万
最近几天,各大车企2023年汽车销量数据纷纷出炉,在纷繁的各项数据中,有两项数据十分抢眼。第一项数据是,中国汽车2023年总销量突破3000万辆,达3009.4万,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车的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第二项数据是,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量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成为全球新能源最大的产销商。这一成绩也使得比亚迪同时拿下多个“销冠”:国内车企销冠、国内汽车品牌销冠、全球新能源销冠。这也使比亚迪成为首次闯进全球汽车销量前十(排第九)的中国车企。要知道,这个300万辆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因为比亚迪只卖新能源车。其中,纯电车销量为526409辆,而
特斯拉
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季度也公布了此数据,为484507辆,这便意味着比亚迪首次在纯电车销量超越特斯拉,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车制造商。
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5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新增长点,对出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与引领作用。专业人士认为,我国本年的汽车出口量非常有望超越日本,跃上汽车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国内汽车在比亚迪的带领下,市场份额也从2020年的35.7%猛增至2023年11月的55.3%,而反观日、德系等合资品牌,其市场份额却呈现下滑趋势。新能源车的市占率虽然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在短期内就没有了增长空间,燃油车在国内的销量增速虽有所减缓,但在出口方面却仍然有着51.5%的增长率,这正是从欧美日韩等车企口中抢来的。
而在新能源车方面,最亮眼的则非比亚迪莫属,单年总销量突破300万,在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中一骑绝尘,哪怕被认为是世界“电车之王”的特斯拉,在面对比亚迪如此劲猛的销量时,也不得不避其锋芒。乘联会指出,新能源出口的暴增,优化了中国汽车出口的表现。比如,中国出口车的单车价格,便从2018年的8.5万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12.2万元,出口地区也逐渐扩展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
这也难怪欧盟慌了:欧盟2023年10月开始调查中国的EV补贴,如果最终的调查显示,中国EV通过补贴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而使得欧盟汽车业受到不利影响,那他们有可能会征收惩罚性关税。显然,这只不过欧盟因忌惮中国新能源的崛起,而企图“从鸡蛋里挑出骨头”的恐惧之举罢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汽车乃国家经济之重器
《左传》中写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在于战争和祭祀。这是适用于冷兵器时代的真理。然而,到了今天,外在的情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不妨也模仿以上句式,编造一句适用于当下的真理:“国之大事,在房与车。”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说唯有普通百姓都有了车,都有了房,国家才会强大。这么解释固然不错,但笔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是一层更深的含义:房地产行业与汽车行业是牵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两个行业都有着庞大的上下游产业,它们的繁荣与否直接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房、车行业就像海洋中的鲸鱼,只有体量足够庞大,最终才能做到“一鲸养万物”。
正如经济学家陈凤英所说:“房地产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问题,一个居民财富问题,一个企业生存问题,一个投资和消费问题,一个老百姓信心的问题。”她补充道,“这是一个我们赌不起的行业。”然而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房地产泡沫破碎了,国内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几乎全部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国内经济下行的原因之一。此时,同样作为经济引擎的汽车行业,就不得不担当起国家经济前行的重任了。汽车产业为何能够带领国家经济前行?如上所述,是因为汽车制造涉及十分庞大复杂的上下游产业。
汽车的上游产业为原材料,包括钢铁、橡胶、塑料、电子元件、有色金属及玻璃等,中游为汽车零部件,包括底盘、汽车电子、内外饰以及动力系统等,下游为应用市场,包括整车制造和汽车维修等。汽车整车产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与汽车制造相关的相关产业,汽车行业的波动就好比“蝴蝶效应”,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汽车的产量会不会减少,又取决于汽车的销量,销量大,各大车企才会在来年的计划中放开手脚去生产更多汽车,带动上下游产业赚更多钱。汽车的销量又取决于什么呢?除了跟汽车本身的性能、舒适度及价格等因素有关外,更取决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是否有钱购买。而绝大多数人口袋里是否有积蓄或存款,又取决于他们能不能在自身的行业里挣到钱。他们究竟能否在自己的行业里挣到钱,则又取决于与其行业相关的那些有着庞大复杂的上下游供应链的大行业,比如汽车行业。这似乎是个死循环。
汽车行业对广大民众说:你先花钱来买车吧,这样我们的车才有销量,有销量了我们就会生产更多的车,如此才能拉动汽车的上下游行业,这样大家也能赚到更多的钱,一举两得,多么完美。可广大民众却对汽车行业说:你先为我提供就业吧,给我高薪,这样我才能赚到钱,赚到钱了才能买你们的汽车,那样你们的汽车才会有销量。照此争论下去,似乎没有尽头,必须得有一方先让步才行。最后,各大汽车
厂商
们顾全大局,决定先造车,为大家提供就业,再慢慢回本,而新能源汽车恰好也顺应了气候会议对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于是争论结束,国内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各大汽车
厂商
们在为自己求得生存的同时,似乎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事业所包含的另一层意义,那就是,他们正在为成百上千的人提供生存的机会。正所谓“为一身谋则愚,为天下谋则智”,就这样,中国汽车行业在2023年创造了3000万辆总销量的傲人成绩。不管利润如何,销量得先上去。也许让钱流动起来,正是拉动国家经济的秘密。真理往往是简单的。
立足新能源,走向智能化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会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继续高歌猛进。在新能源车及大政策的双重夹击下,国内传统油车为了避免不被快速挤占市场份额,只得不断优化技术、降低价格,这就造成一种局面:依着高性价比,国产燃油车即便在国外市场与欧美日韩的传统车企竞争,也能从“虎口”里硬生生撕下一块肉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出口将超过550万辆,其中燃油车出口超过400万辆,也就是说,燃油车走的路线是“国内损失国外补”。新能源方面,国内的车企将会在新的一年进入“淘汰赛”阶段,为了能抢占市场份额,他们会推出更有产品力、性价比更高的新车款式。这从最近各大车企纷纷打起“价格战”,并对企业架构做出调整,就可看出一二。新能源车在出口方面77.6%的增长,也预示着中国新能源在国外渐渐受到认可,尤其是在此新赛道有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趁热打铁”,在全球市场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定义权。
毕竟国内的“蛋糕”就那么大,终有一天会吃完,届时我们还是得依靠出口,从外面的大环境中吸取更多的“负熵”,以此来避免行业的“热寂”。而要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国新能源车企除了必须进一步优化汽车的能源系统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智驾上下功夫。如果说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能源,且我们已初步取得领先,那么,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一定是驾驶的智能化。总之,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为中国汽车加油吧,因为它关乎我们能否再次撞上国运,甚至于可以说,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轰Party,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11-28 16:32:54
2024-02-18 11:29:44
2023-11-28 16:32:35
2024-02-18 11:23:48
2024-02-18 11:06:56
2024-02-18 10:33:29